运河南端,江河融汇。

京杭大运河的第四期,我们会继续游览京杭大运河的江南运河段。我们将穿过江南水乡乌镇和南浔,抵达京杭大运河南端的城市——杭州。乌镇以水乡风貌闻名,它的历史与运河紧密相连,南浔是曾经的丝绸之都,大运河的水路为它带来了贸易的兴盛,而杭州不仅是这条古老水道的终点,更是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的象征。

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世界遗产

不用环游世界也能环游世界在美璟

v r游览全世界嗨可乐又和你见面

了延续上一期的路线京杭大运河的

第四期我们会继续游览京杭大运河的

江南运河段我会带你穿过江南水乡

乌镇和南巡抵达京杭大运河南端的

城市杭州乌镇以水乡风貌闻名它的

历史与运河紧密相连南浔是曾经的

丝绸之都大运河的水路为他带来了

贸易的兴盛而杭州不仅是这一条古老

水道的终点更是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

的象征我们将探访清末南浔首富的

私人庄园去杭州听听广济桥拱宸桥这

两座千年古桥的历史还会走进杭州

现存唯一的古粮仓富义仓作为运河上

的天下粮仓它是当年南粮北运的

中转站也是运河边老百姓富庶殷实的

象征现在就和我出发一起感受

江南水乡的历史风貌探索运河的故事

和传说

我们此刻的位置在乌镇西栅区域这儿

的建筑有着传统的水乡风格面前这

一座高大的塔就是西栅最引人注目的

白莲塔白莲塔的一侧是乌镇白墙黑瓦

的房子另一侧是京杭大运河河上运送

货物的船只络绎不绝登高远眺运河和

乌镇的风光尽收眼底乌镇位于浙江

嘉兴大运河嘉兴段的开凿历史最早

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四百八十

二年越王勾践开挖越水道经过桐乡的

崇福镇到海宁的长安镇这儿就是嘉兴

境内最早有确切记载的运河秦始皇

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加强对东南吴中

地区的控制在公元前二百一十年前后

修筑陵水道连通了嘉兴和杭州陵水道

一挖就给江南运河在嘉兴境内定了

一个大概的路线这就是大运河嘉兴段

的雏形了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开挖了

苏州嘉兴之间长百余里的河道

这样一来江南运河就基本形成了

站在地面上抬头看在乌镇西栅众多

低矮的房屋建筑里只有白莲塔高耸入

云它高达五十一点七五米这是一座

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的古塔塔身采用

了宋元时期江浙一带比较流行的砖木

混合结构是典型的楼阁式塔不过

最初的白莲塔已经在元朝末年朱元璋

和张士诚的战争中被毁了之后经历了

几次修建和战火的洗礼直到

二零零五年才在大运河畔再次重建

由于白莲塔坐落在乌镇的西边当地人

亲切地称它为西宝塔而在乌镇的东栅

还有一座寿圣塔人们叫它东宝塔两塔

一东一西遥相呼应构成了水乡古镇

独特的风景

哇塞眼前这场景实在是太壮观了吧

这里是宏源泰号的染坊晾晒场一排排

高高的晾晒架上挂着蓝白色的布带

还有一些染成红色黄色的花布这一些

长长的布带随风飘舞非常有特色一种

质朴自然的感觉扑面而来这一家宏源

泰号染坊啊历史相当悠久了它创始于

宋元年间兴盛于明清和民国初年作为

乌镇的老字号商铺在大运河的黄金

时期它随着乌镇的发展变得繁荣染坊

的印染工艺一直流传至今他主要生产

的就是面前这一些蓝白色的布带

也就是蓝印花布那是一种以天然植物

蓝草作为染料以传统手法制作出蓝白

图案的传统工艺制品蓝印花布的生产

和销售同样依赖于大运河这一重要的

交通水道通过运河它传播到了更远的

地方成为了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你以为乌镇只是一个水乡那可就

错了呐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个融合

了现代与传统风格的建筑既有现代化

的元素也有白墙黑瓦临水连廊这一些

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这里是世界

互联网大会会展中心它对于乌镇来说

相当重要二零一四年首届世界互联网

大会在乌镇开幕从那时起这儿就成了

大会的永久会址肯定有小伙伴有疑问

了这一座千年水乡和互联网峰会看着

根本不是一个次元呐嘿嘿这你就

有所不知了首先浙江是互联网大省

信息化的发展让乌镇在很早之前就

已经布局了智慧旅游然后乌镇本身就

有着四通八达的水道八十多座石桥这

和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理念是完全吻合

的同时它也和大运河的作用不谋而合

大运河连接南北促进经济发展和

文化交流互联网大会会展中心的建立

也是为了促进全球互联网领域的交流

与合作所以他很好地继承发扬了

大运河的精神

咱们现在就走进会议大厅了这是会展

中心的核心建筑看着巨大的场地和

密密麻麻的座椅可以容纳足足三千人

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互联网精英

就在这里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这个

厅的名字以乌镇命名当然了这只是

其中一个会议室另外还有十八个

他们的名字也非常具有江南气质比如

枕水雨读慈云等等这么多的会议室

虽然散落在各处但都在讨论共同的

主题和互联网的特点不谋而合信息

虽然分散但又相互关联场馆里那些

小的空间和场所像极了乌镇的小亭子

和围廊在乌镇举办互联网大会可以

说是互联网历史上的里程碑这一座

千年古镇借着互联网走向了国际化和

现代化它的网络化智慧化是人文和

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全球

互联网共享发展的理念从旅游的枕水

乌镇到互联网的云上乌镇现在的他

已经成长为一个世界级小镇了

离开了乌镇咱们来到它的北边这一站

我们到达了湖州南浔南浔是一座有着

数百年历史的古镇你所看到的这些

房子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一

进入湖州大运河就像撒开的渔网分流

成东中西三条水道全市境内主线全长

大约四十四公里流经南浔含山练市

新市等地京杭大运河的湖州段虽然

不是很长但是运河和它衍生的运河

水系对这儿的丝绸文化笔文化茶文化

园林文化等等的发展还有沿岸村镇群

的崛起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

我们就以南巡为代表开启大运河湖州

段的游览

一路向西从乌镇的西栅走到了东栅嚯

看这架势我们面前这艘船上还有武术

表演呢这可不是普通的船它叫拳船在

上面表演的活动就叫船拳船上铺板

两边架上刀枪到了宽阔的河面上停靠

下来开始表演船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南宋时期它是由运河水孕育出来的

一种民俗活动乌镇的水系发达河网

密布以前有很多水匪船民和渔民出于

自卫自发组织船拳武术团体忙的时候

种田闲下来就练武既可以强身健体

又能抵御强盗这一项独门绝技传承

至今现在的船拳是乌镇民间传统活动

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天在乌镇东

栅会定时表演

京杭大运河不仅灌溉了沿岸的土地更

养育了不少文化界的牛人我们走进这

一座古色古香的屋子眼前是一座雕塑

雕塑上方是六个大字文学巨匠茅盾

这儿是茅盾故居旁边的立志书院在

乌镇东栅长大的茅盾童年时期曾经在

立志书院读了三年书顶上有志竟成

取自于有志者事竟成表明了乌镇学子

的远大志向两边的展示部分记载了

他的童年文学生涯和革命史矛盾是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子夜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等

同时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中国

现代文坛最重要的批评家和组织者

之一他的一生与大运河紧密相连乌镇

的水乡风光和运河的文化底蕴为他

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深刻影响了

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深度茅盾的不少

作品都是以运河沿岸的生活为背景

创作的在他的笔下运河不仅是一条

水道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

关怀的世界

杭州是一座和水密切相关的城市不但

有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还有浩浩荡荡的

钱塘江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湖它们一起

构成了杭州江河湖的三大水系我们的

眼前就是西湖了天空红彤彤一片夕阳

把整个湖都染上了一层橙黄色的光辉

简直美成了一幅油画在西湖东北边的

圣塘闸处有一条开凿于元朝末年的古

新河他把西湖和京杭大运河连通了

起来古新河默默守护了西湖六百多年

他帮助西湖泄水再排到运河运河水再

流入钱塘江下游这样就形成了西湖

运河钱塘江的水循环

刚刚我们看到的乌镇白天的风景到了

晚上淡淡的月色下灯光点缀着古镇

石桥上摇曳着灯光两岸人家像笼罩在

一片迷雾之中就像走进了一个诗画

世界乌镇的西市河是京杭大运河的

一条支流它哺育了乌镇一千三百年的

灿烂文化乌镇坐落在浙北水路交通的

要冲因水而兴自古商贾云集盛唐时期

这里曾有十万百姓安家落户乌镇可以

说是运河文化的缩影以农耕文化为

主题的元素我们都可以在这儿看到

比如饮水灌溉田地耕作种桑养蚕碾米

磨粉这些传统工艺至今还保存和传承

走到这片居民楼群就抵达了南浔

最受欢迎的打卡点百间楼这些沿河而

建的屋子总长度大约有四百米他们

始建于明代万历中期是由礼部尚书

南浔人董份建造的当年董份的孙子要

娶进士茅坤的孙女儿准备结婚的时候

茅家怕董家的房子不够宽敞就和董家

说孙女儿有一百个陪嫁仆从怕董家住

不下董家就很豪气的说你茅家来多少

人我董家便造多少间房之后就命人在

河两岸造了一百间房这就是百间楼的

由来这一些民居以木结构为主马头墙

形态各异有的呈阶梯状有的呈弧线状

一眼望去道道山墙高低错落体现出

运河文化多元和包容的特点因为它们

既保持了明代的建筑特色又带有一些

清代建筑的风貌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和

古朴的质感

咱们的视线中出现了一座桥这是一座

跨河石拱桥通津桥有没有发现它特别

高呀为的就是让那些装满货物的船只

可以顺利通过向桥下看去这一条河叫

頔塘故道它是一条运河故道它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西晋太康年间当时由吴兴

太守殷康主持开凿作为古老的

水利工程具有水运灌溉的功能隋代

初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建成頔塘成为

湖州联系大运河的重要航道到了南宋

頔塘成为江南运河西线的一部分后来

一直保持着航运的功能这是南浔联接

上海苏州嘉兴等地水路交通的主要

航道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让

船只通行更顺畅南浔镇的北边新挖了

一段更宽更直的航道頔塘故道没有

跟着一起改造所以两岸还保留着清代

和民国时期的风貌

咱们现在的位置是丝业会馆这里是

清末民初南浔丝业公会办公议事的

场所对当时的丝业经营和对外贸易

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你看这儿的横额上

有英文书写的SilkGuild就

是丝业公会的意思地处大运河畔的南

浔是丝绸贸易重要的集散地丝业会馆

的发展也与大运河的繁荣紧密相连可

以说运河是南浔丝织业发展的推动者

刚才我提到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

群体他们就是清朝末年在南浔崛起的

当时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狗

人们用动物的大小对丝商的富裕程度

进行分级家产超过一千万两白银的被

称为象五百万两以上的是牛一百万两

以上的是狗南浔最富有的就是被称为

四象的刘墉张颂贤顾福昌和庞云鏳

四大家族其中又以刘墉为首他有多

有钱呢他的家产达到两千多万两白银

而当时的清政府的年收入不过

七千万两刘墉的身家相当于国库

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用富可敌国来形容

一点儿也不夸张

踏进会馆的门我们走进了一个很大的

院子你身旁有一座三开间的建筑它

就是丝业会馆的主体建筑端义堂每年

四月南巡的丝绸商人们就要在这里

召开蚕王大会丝绸行业的从业者们

在这里齐聚一堂向蚕神祈福祈祷蚕事

茂盛依托大运河和周边地区发达的

桑蚕与农耕经济南浔的丝织品通过

运河被运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这

座小镇在明清时期崛起成为江南著名

的丝绸之乡丝绸商人们正是凭借着

大运河的便捷运输和湖丝贸易走上了

致富道路滔滔的运河水培育出了丝绸

巨头辑里湖丝它以细腻匀称富有弹性

柔软光滑洁白无暇的品质著称成为

中国乃至世界优质丝的代名词清代

的各地织造局在每年的丝季都会前往

南浔大量采购生丝连皇帝的龙袍都

是用辑里丝做的呢

还记得我介绍过南浔的首富刘墉吗

我们此刻走到了距离丝业会馆一公里

不到的地方这儿是小莲庄就是刘墉的

私家庄园小莲庄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

也就是一八八五年后来经过刘家

祖孙三代四十年的经营直到

一九二四年才由刘墉的长孙刘承干

完全建成四象之首刘墉凭着经营生丝

盐业而积累起雄厚的资金凭着在官场

商场上的那份头面还有对中国文化的

崇尚营造出了这个南浔最大的私家

庄园光看这大门好像不怎么起眼这

其实是秉承了南浔富贵人家财富不

显露豪气不外展的思想那我们赶紧

进去看看里面是啥样的

整座小莲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

荷花池为中心的私家园林还有一部分

就是我们现在的位置刘氏家庙这里和

园林只有一墙之隔我们先看到了一面

照壁两边各矗立着一座牌坊旁边飘着

旌旗这两座石牌坊仔细看的话会发现

上面分别刻有乐善好施和钦旌节孝的

字样一座是光绪皇帝所赐一座是

宣统皇帝所赐这足以说明刘氏家族在

当时的地位有多高转过头来两个石狮

的后面刘氏家庙四个字非常醒目这儿

是刘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里面供奉

了刘氏的祖先记录了刘氏后人的光荣

事迹这庄严肃穆的建筑让人感受到了

大户人家的威严

走进家庙环顾一圈有没有看到很多

红色的牌牌每一块牌子上写着的呀

都是刘氏家族人员在朝廷里的官职

比如户部侍郎一品工部侍郎奉政大夫

资政大夫等等多的数也数不清摆了

整整一圈难怪家庙的门槛也特别高在

古代一个家族门槛越高通常表明他家

的地位也很高家里有人在朝廷做官这

对刘家的贸易往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

的开放刘墉从白手起家到把辑里湖丝

卖到国外促成了南浔丝业贸易的繁荣

他还开始经营盐业开典当行经营

房地产家底攒到富可敌国虽然成了

首富他不贪图富贵经常给清政府捐款

自己平时的生活也崇尚节俭生病时都

不用名贵的药南浔乡亲们遇上的困难

刘墉总会伸出援手带头捐巨资创办

孤儿院和养老院真是一位心善的

大好人呐

逛完了刘氏家庙走到了他的东边我们

已经踏进了小莲庄的园林区域里啦

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旁边围绕着

奇峰怪石回廊亭台处处都有景致一

进来相信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被这

满眼的荷叶吸引了它们在阳光下泛着

波光尽管现在不是赏荷花的季节但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夏天的时候满塘

都是盛开的荷花红绿相映那就是

小莲庄最美的时节荷花池是刘氏家族

的后花园当初首富刘墉就是因为非常

仰慕元宋书画家赵孟頫的才华知道他

有一座莲花庄就仿造他建造了这一座

小莲庄表达了对赵孟頫的追慕和致敬

小莲庄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刘墉家族的

雄厚实力也反映了当时南浔地区经济

的繁荣大运河这一条南北贯通的

大动脉给南浔输送了各种商品和文化

也为刘墉这样的商人提供了广阔的

商业舞台这儿精美的建筑繁花似锦的

园林景观都是江南文化的集中展现

显示出大运河给南浔带来的活力和

繁荣

我们跟随着京杭大运河从北走到南

终于来到了它的南端嘿欢迎来到杭州

的塘栖古镇从这里开始我们这一期

行程的后半段就要在杭州展开了杭州

和大运河相伴相生它见证了大运河的

风风雨雨这一条古老的运河也给杭州

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一段运河始

凿于春秋吴越争霸时期一直到隋炀帝

开凿南北大运河拓浚江南河逐渐成型

在唐代杭州作为大运河的关键节点

河道纵横交错贸易兴盛经济文化人口

都迎来了高峰一跃成为东南的繁华之

地可以说京杭大运河是杭州兴起壮大

的成长之河更是它繁荣发展的命脉之

对有运河的城市来说他们的发展总

离不开桥梁桥梁连接了运河两岸拓展

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地处京杭大运河

南端的杭州更是这样我们的前方是

塘栖古镇的广济桥在傍晚灯光的照射

下更有岁月感了这一座桥看着很普通

实际上它非常独特且珍贵因为在

大运河数量庞大的古建筑遗存里只有

这一座七孔石拱桥广济桥全长七十八

点七米最早建于唐代从那会儿到

现在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相比于

现在大江大河上日益增多的现代化

大桥它不能说有多壮观但在五百多年

前这是一座大桥了广济桥的建造让塘

栖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

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

从广济桥上走下来就到了这一条

狭长的小巷水北街这一条街两边是

木结构的老房子他们汇集了塘栖古镇

百年来一直流传的美食看看这路边的

招牌藕粉大麻花荷花糕荞麦酥细沙

羊尾姚氏粽子各种传统小吃和糕点个

顶个的有来头让人忍不住咽口水了

另外还有沿河而建的米店竹器店

杂货店钢罐店足以让人遥想古镇当年

的繁华塘栖古镇因运河而生是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起点江南地区的

古镇有很多虽然现在塘栖的名气不算

很大但它在明清时期富甲一方贵为

江南十大名镇之首连乾隆皇帝都在

这儿下榻过好多次呢

看到眼前这座桥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呀

没错这就是我们刚才游览的广济桥

咱们现在的位置是和水北街隔河相望

的水南街这有一座运河遗产塘栖

广济桥展示厅它的面积不算大但

内有乾坤这里展现了京杭大运河和塘

栖的历史广济桥的建造故事重要的

地位还有它的建筑结构都能在这儿

了解到说起广济桥必须要提到一个人

那就是陈守清他被誉为广济桥之父陈

守清是宁波鄞县人明朝弘治年间在

塘栖镇经商他看到镇上那一座横跨

运河的长桥坍塌严重风高浪急的时候

总有人遇水落难就挺身而出决定带头

修桥陈守清甚至削发为僧四处化缘向

官民募捐筹集修建经费这事儿传到了

官府朝廷命官纷纷解囊相助终于帮陈

守清凑足了银两他回到塘栖后起码请

了一批能工巧匠历时九年后终于建成

了这座七拱长桥

离开广济桥运河遗产展示厅往它的

东边方向走上几分钟就来到了这座

运河谷仓博物馆全国的博物馆有很多

但这是国内唯一一座以谷仓为主题的

博物馆向大家展示了谷仓对咱们生活

有多重要它让大家有饭吃把日子越过

越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因为运粮的

需要杭州运河边曾经到处都是

漕运码头和粮仓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

的南朝时期杭州就建有钱塘仓是当时

最重要的三大粮仓之一咱们面前

出现了六种粮仓的类别正仓转运仓太

仓军仓常平仓和义仓这六种是唐代最

主要使用的粮仓它们共同构成了唐代

的粮食储备系统

这会儿我们来到了展厅展示了不同

时期里粮仓的建造和粮食的保存技术

历史上中国古人修建运河最重要的

用途之一就是运输漕粮所以运河也被

俗称为漕河杭州地处大运河的最南端

自古就是在江南富庶之地这里的粮食

通过大运河被源源不断地运往

北方地区所以目前这些展示柜我们能

看到各个年代最有代表性的粮仓仓中

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了现在在还存在着

的粮仓遗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隋唐运

河沿岸的含嘉仓回洛仓黎阳仓等它们

修建于隋代和唐代粮仓大多建在地下

那会儿的粮仓不仅规模大而且设计的

非常巧妙这说明他们在地下存粮食的

功夫挺到位的盖粮仓的技术可以说

达到了顶峰另一类粮仓是元明清时期

建造的他们通常是建在地面上的

砖木结构建筑比如杭州的富义仓咱们

稍后也会去游览

走到这一块区域我们会看到不同形状

的粮仓有长排式连屋的形状它们大多

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还有桶式

的圆仓顶部呈锥形身体则是个大大的

圆筒长得很像传统农家的米缸它们

寓意着五谷丰登不同地区的粮仓在

设计和建造材料上都有所不同比如

北方地区因为气候干燥寒冷粮仓往往

更加注重保暖来减少热量的流失到了

南方地区气候湿润粮仓的设计会更

注重通风和防潮很多地方会用柱子把

粮仓的底给抬高让它离地面有一定的

高度这样就能起到防潮作用确保粮食

的安全储存

沿着水北街往西边走来到它的西端

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座白墙青瓦的

古建筑这里是余杭方志馆一个承载着

余杭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的地方它由

两幢明清风格的二层旧宅构成环境很

清幽古色古香一幢楼是地情研究中心

里面有很多古籍以收藏保护研究为主

另一幢是地情展示中心向广大游客

展示余杭的风土人情在这里我们可以

了解到塘栖古镇的历史在北宋以前呢

塘栖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渔民们

三三两两在这散居直到元朝拓宽了

运河人们沿着河岸安家落户小镇才

逐渐形成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横贯

镇中镇中心又有市河东小河西小河北

小河与运河相通借助大运河的便利

各地丰富的物产都顺着运河来到这里

进行贸易从清朝到民国时期镇上的

集市贸易特别兴旺不但有早市晚市

还有香市庙会各种热闹的商业活动让

塘栖发展的越来越好人气也越来越旺

进入了这部分陈列我就要给你介绍

一个概念了四无粮仓这个名字挺

有意思的吧所谓四无指的是上世纪

五十年代初在杭州余杭仓前镇上那些

粮仓达到了无虫无梅无鼠雀无事故的

超高标准因此成为了全国粮食储存的

楷模四无粮仓看看我们周围的陈列

展示就是当时粮仓的样子我们可以

直观地感受到那会儿粮食储存的环境

墙上还写着六个红色的大字深挖洞

广积粮这是毛主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中苏关系紧张的时候提出的主张意思

就是要储备粮食挖好防空洞备战备荒

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或自然灾害

现在我们踏进的这个空间看着很有

历史感了呀这里就是四无粮仓过去的

仓房看墙上还标注了堆粮安全线呢

一下子好像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

仓前是运河漕运仓储变迁的见证地

南宋时期这儿建了便民仓储存漕粮

经过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漕河运送供应

京城及接济军需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

初仓房改建成了地垄木板仓想当年

粮库的职工们就是在这里摸索实践

艰苦攻关最后在一九五四年创建了

新中国首批四无粮仓墙上的那些历史

照片还有展示柜里的实物向我们展现

了老一辈粮食人的光辉历史他们登上

房顶端过雀窝爬过地垄堵住鼠洞辛苦

守护着国家粮食的储存安全

走出仓房在陈列馆的墙壁上工工整整

的写着两行红色大字宁流千滴汗不坏

一粒粮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写出了

老一代粮食工作者对岗位的坚守

每一粒米他们都很珍惜很多人都觉得

粮食生虫是难免的事儿但四无粮仓的

出现打破了这个思维定式即使是在

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在那个没有

先进设备和工具的年代也有人能通过

坚守和努力创造出新中国第一干净

粮仓小小的一粒米凝结了千滴汗在

这儿我真是深刻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

的道理呀

在塘栖古镇的南边就是杭州的崇贤

区域咱们接下来呀要游览这里的杭州

锅炉集团呐现在视野里就是他的车间

和货运通道了对于崇贤这块地方而言

大运河提供了便捷的水上运输通道

这样的交通条件对区域里的工业发展

起到了关键作用让整片区域能够和

杭州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活动

紧密相连就拿锅炉集团来说运河负责

把大量原材料运到工厂再把生产出来

的锅炉产品运输到各地这是一条经济

高效的物流通道对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物资流通都很重要下面就和我一起

走进锅炉集团吧

这一座锅炉集团的崇贤生产基地是从

崇贤港建成开港的第二年二零一零年

启用的崇贤也因为一系列工业的发展

逐渐从运河水乡转变为工业重镇看到

了这一片区域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

就代表着我们进入了锅炉生产流程

中的管子车间几台自动化设备把整排

钢管吞进去从另一头吐出来的已经是

焊接成片的钢管在锅炉生产的过程中

管道被用来输送水蒸汽燃料起到了

连接锅炉各个部件输送介质的作用

直接关系到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和

热能传递

参观了管子车间我们这会儿踏进了又

一个车间它叫联箱车间身边这些是

各种金属加工工具装配工具和热处理

设备那么我来介绍一下在锅炉系统里

联箱的作用是把来自锅炉的水汇集

起来然后分配到各个受热面确保每个

受热面都可以获得稳定均匀的供水

有没有在身边这些器械上看到很多

管孔啊他们就是用来焊接管子的

总的来说联箱扮演着连接分配和保障

的角色它通过确保水循环的平衡和

稳定提高了锅炉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锅炉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

走过了前两个车间我们在杭州锅炉

集团的最后一站要来参观容器车间一

进来呢就能感受到一股子热乎气儿

因为这里可是锅炉制造的核心地带他

负责生产和加工锅炉的心脏部分

也就是那些承受着高温高压的容器这

一些容器呢得经受住火的考验保证

锅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对

他们的质量要求特别高每一件容器在

制造完成后都要经过细致的检验和

测试比如无损检测压力试验等确保

它们能满足设计上的完整性和安全上

的可靠性

继续往容器车间的中央走环顾四周你

会看到一排排高大的机器和设备这些

都是制造锅炉容器不可或缺的工具

比如负责把钢板压制成部件的压力机

用来切割厚重钢板的切割机还有专门

的检验区工人们会用各种仪器检测

容器的厚度强度确保他们能够承受

锅炉运行时的高温和高压好了杭州

锅炉集团的部分我们就游览到这里

咱们稍作休息接下来我们要走出车间

回到室外了继续在杭州游览领略和

京杭大运河有关的历史人文风采

我们知道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是

杭州那么说的更具体一些运河最南端

的地方就是咱们此刻所在的位置了你

向下望喏这座拱宸桥就是运河到杭州

终点的标志对于杭州这座城市来说

拱宸桥不但是一座用来过河的桥还

保留了很多历史故事在古代拱宸桥这

一片地区可是杭州水运的北大门商船

往来熙熙攘攘这里是漕运往来的

交通要道更是繁华的商埠各种各样的

货物在这里集散形形色色的人们

在这里交汇桥的名字拱宸两个字也是

有深刻寓意的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

就是拱手两手相合表示尊敬每当帝王

南巡这座高大的拱形石桥就象征着对

帝王的相迎和敬意这说明了拱宸桥在

杭州运河文化中的地位

哎在大运河边有没有看到好几个

大大的油罐欢迎来到小河公园它就在

小河直街的旁边从南宋时期起小河

直街就是南北货物的水陆集散地是个

很热闹的码头到了清代发展成一条

繁华的商业街这小河公园是个很有

故事的地方它的前身是新中国成立后

浙江省建设的第一座油库小河油库

那是杭州的老工业代表油库在上世纪

八十年代到达辉煌随着城市的发展

这块位置慢慢成为居民生活圈的

一部分油库的存在和周围的生活环境

格格不入面临着拆厂退役改造的命运

到了二零一九年他全面关停退出了

历史舞台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之后

日本著名的建筑师隈研吾的设计

事务所承接的改造小河公园的任务

他们没有简单的抹去油库的痕迹而是

巧妙的将工业元素和自然景观融合

在一起把这儿打造成了运河文化和

工业文化交汇的艺术空间所以这几个

油罐并不是装饰品而是杭州工业的

见证者

刚才我们从高空望到了小河公园的

油罐现在咱们漫步的地方是公园的

下沉广场这块位置曾经是油罐林立的

露天仓库作为大运河杭州主城区唯一

的油料库它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杭州

城市的工业生产周边地区的油品供应

都靠它来输血我们的不远处就是三个

伫立的银白色油罐他们过去承担着

重要的储油功能如今里面不再装满

油料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那些油罐

的表面有很多个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

圆孔不规则的孔洞配上镭射风格的外

漆保留了运河沿岸原始的工业风貌

成为了独具一格的文化地标

我们沿着运河从小河公园继续往南走

在这片闹市区里坐落着号称运河第一

香的香积寺传统的寺庙与周边现代化

建筑形成一种反差给人闹中取静大隐

隐于市的感觉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年间

原名兴福寺元朝末年被一场大火烧毁

后来被毁多次又重建多次直到

二零一零年复建完成它的旁边就是

京杭大运河过去来这儿上香的除了

信众还有很多和漕运有关的人大运河

上船只往来繁忙人们乘船沿着运河到

杭州的寺庙许愿祈福香积寺是他们的

必经之地这座千年古寺曾经是大运河

上香火最鼎盛的寺庙之一

来到拱宸桥边这里有一块刻着

京杭大运河南端的石碑非常醒目明清

时期漕运就从这里启程拱宸桥是当时

大运河南端的终点也是古时候杭城

通往外界的起点这座桥全长九十八

米高十六米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

石拱桥它始建于明朝崇祯四年最早是

一座木桥之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

重建算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了从造型上来看相比于北方古朴厚重

的桥拱宸桥多了几分精巧和灵动它是

我国薄墩薄拱造桥技术的代表之作

展现出了石拱桥的形态美桥下的运河

航运繁忙高耸的桥孔也有利于来往的

船只通航为了避免发生事故桥下的

河面上还设置了四个防撞墩上面雕刻

着可爱的避水神兽叫做趴蝮那是

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的九子之一喜欢

趴在河面上由此成为了古桥的守护神

不同于白天的庄严肃静夜晚的香积寺

有明黄的灯光金色的铜钟铜瓦铜灯都

散发着金色光芒显得璀璨又神圣

面朝着大殿我们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座

塔他们最早建造于清朝但之后东塔

被毁重建只有西塔一直留存了下来

如今的香积寺展现出唐朝建筑的风貌

四翼舒展线条大气简洁很有气势

你知道吗香积寺最特别的地方就是

里面供奉了大圣紧那罗王菩萨这是

国内唯一供奉监斋菩萨的寺庙紧那罗

是一尊双面佛像一面是女相歌舞乐神

是佛教天神天龙八部之一另一面是

男相灶神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灶王爷

佛教故事里说紧那罗曾经化身少林寺

负责在厨房烧柴火的和尚忽然红巾军

攻入少林寺紧那罗王拿着烧火棍吓退

了他们后人就尊称他为监斋菩萨

嘿先前在游览运河谷仓博物馆的时候

我跟你提到了一种建在地面上的

砖木结构粮仓咱们现在要来游览的富

义仓就是这类粮仓的代表了看就是这

一片白墙黑瓦的建筑群在高楼大厦

之间显得很特别富义仓是杭州现存

唯一的古粮仓曾经和北京的南新仓

齐名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的说法

他们并称为天下粮仓清光绪年间杭州

用来日常供给的粮仓只有两个已经

不能满足杭城居民的需要于是在光绪

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八零年时任浙江

巡抚的谭钟麟在今天的拱墅区霞湾巷

建了新的粮仓这个新粮仓可以储存

四五万石的稻谷它就是富义仓

我们走到富义仓的正门大门上方挂着

写了富义仓三个大字的匾额富义仓

这个名字意思是以仁致富和则义达

不难看出他曾经肩负着解救民生困境

的重要使命当时这座历时四年建成的

粮仓总占地面积达八千平方米共有

五六十间仓房仓房之间都铺上了青石

走道通往运粮船只停靠的卸货水埠

得益于大运河漕运的便利富义仓逐渐

成为江南谷米的集散中心和南粮北运

的中转站朝廷的贡粮也是从这里开始

北运百余年间富义仓历经变革和战火

从粮仓到军用仓库民生仓库军区

家属宿舍它的功能几经变迁虽然现在

早就不是储存粮食的地方了但这儿的

每一块青石板都承载着它的过往记录

着历史上辉煌的粮食仓储文化漕运

文化和运河文化

告别了富义仓再往南边前行当我们

看见一座高高耸立的塔楼就代表着

咱们抵达了杭州的城市地标之一西湖

文化广场虽然它的名字叫西湖

文化广场但和它离得最近的不是西湖

而是京杭大运河在广场上沿着运河

散步常常能看到运货的船在西湖

文化广场西侧的武林门码头你还可以

坐上运河水上巴士一路往北领略

大运河河两岸的风光西湖文化广场与

京杭大运河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

相邻更是文化上的相通大运河带来了

南北文化的交流而西湖文化广场常常

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体现了

大运河海纳百川文化交融的精神

刚刚说到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实现了

贯通我们此刻就抵达了钱塘江南岸的

奥体博览城钱塘江与大运河构成了

杭州的城市性格的两面他们一个

气势磅礴一个充满古韵一条东西向

一条南北向就像两条坐标轴线共同

支撑起了杭州的城市骨架看见我们

正前方那座双塔了吗你看那独特的

造型像不像杭州拼音的首字母h呀它

叫做杭州之门是杭州开放包容的象征

再把目光聚焦到更近一些的地方那儿

有两座花瓣造型的建筑一大一小大的

是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小的是杭州

奥体博览城网球中心被市民亲切的

称为大莲花和小莲花它们不仅是

体育赛事的举办地更是杭州现代感和

科技感的展现

哎嘿我们这会儿跨越了钱塘江到达

它的北岸这一块区域是钱江新城c

b d面朝着江水看刚才的杭州之门

大莲花和小莲花都在江对岸了咱们

回过头来这里同样是高楼林立其中最

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这颗闪闪发亮的

大金球了这是杭州国际会议中心通体

铺设金色钛板和金色玻璃幕墙外观

看起来像一个太阳旁边不远处就是

银色的杭州大剧院设计的造型像一轮

月牙它俩组合在一起相互呼应形成了

日月同辉的格局这也很像大运河与

钱塘江的结合太阳和月亮交相辉映

大运河的历史沉淀与钱塘江的现代

活力也在这里完美融合共同照亮了

杭州这座城市

你知道吗在西湖的东边有一座古建筑

是杭州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古迹就是

这这座凤山水城门它是扼守江南运河

通往钱塘江的咽喉钱塘江水从龙山河

涌入凤山水门穿过城内的水道和

京杭大运河汇合在一起南宋初建的

杭州城设立了五座水门到了元朝新建

了这座凤山门这是杭州中唯一一座

正南朝向的城门当年这上面还有一座

城楼既可以用来防御敌人还能控制

闸门调节河水可惜城楼已经倒塌了

闸门也难觅踪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

城墙下船来舟往人马喧嚣的热闹早已

不复存在凤山水城门作为杭城营建史

上的重要坐标成为了人们探古寻幽的

好去处

嗨咱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运河上的

三堡船闸往河面上看就是视野里那座

粉色的建筑可以看到一艘艘运沙船

运输船平缓地驶入船闸他们过来后闸

室内开始注水当水位与运河相等时

闸门打开船只在平缓的驶离闸室这个

船闸的位置是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

交汇口也就是说大运河流淌了近

一千八百千米到了这块位置与钱塘江

相遇了以前运河与钱塘江并不相通

只能互相远远看着对方三堡船闸一

建成他们就能互相通航了船只可以

通过这个船闸北上直达上海长江往西

可以沿着富春江和新安江到安徽东边

直达宁波往南抵达钱塘江腹地金华

兰溪拓展了航程四百公里这对于通航

运输能力的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嚯眼前又出现了一座双塔这就是

钱江新城的另一座著名建筑来福士

中心的双子塔它的高度有二百五十米

设计者是世界知名建筑师BenVa

nBerke创作的灵感来自于钱塘

江大潮优美的曲线流动的弧形线条外

立面的金属铝板很像钱塘江的潮水有

优美的曲线层层叠叠的自然形态这种

设计理念和京杭大运河的精神内涵有

异曲同工之处它也可以看作是运河蜿

蜒曲折的水路和流动的水面象征着运

河水流不断前行建筑师用现代建筑的

表现手法设计出了这两座极具视觉

冲击力的塔楼突出了杭州这座城市与

水的紧密联系在来福士的高层不但能

俯瞰钱江新城c b d的全貌还

能把钱塘江尽收眼底这样开阔的视野

在整个杭城都非常少见

到了晚上就能看到大金球和银月亮

一日一月一金一银组成了日月同辉的

美好景象京杭大运河见证了杭州

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沿线的区域保留

了杭州的历史风貌而钱江新城c

b d则是杭州现代化进程中的

新篇章展示了杭州的现代化面貌

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新城c

b d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这让

新城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不忘传承

和弘扬传统文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

塑造了杭州的城市形象走完了这一期

行程我们江南运河的部分就结束了下

一期我们往南游览浙东运河我们将

前往绍兴和宁波欣赏京杭大运河

延伸段的景观好了本次行程我们就

游览到这里欢迎把这条行程分享给

你的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持续转发

分享还有机会获得璟卡解锁更多行程

我强烈建议你通过电脑官网或者戴上

v r头显观看那样能达到更

身临其境的效果哦最后感谢行程策划

斯闻行程顾问根妹今夏风起对本次

行程的大力支持本次行程的v r

摄影师沈强天马行空嘉培科技飞影

视觉老城禾木林科技鱼干凉卷青叶

品牌策划jinbingren互动

视界919vr老阳laoyang

幸川全景摄影叶树影像杭州上海玩主

如果你有全景拍摄需求可以联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