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高产的诗人,和洛阳这座石刻宝库也有不解之缘。

很多游客逛完龙门的西山石窟后就离开了,花了全套的钱却不知道自己只赏了一半的景,其实龙门还包含了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这三个部分,它们都非常值得一逛,你将在东山欣赏到唐代窟龛的造像艺术,在香山寺和白园寻觅唐朝最高产的诗人——白居易的踪迹,著名的两大诗歌名篇——《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他的杰作,龙门石窟的白园可是全国唯一纪念白居易的主题公园哦。

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世界遗产

不用环游世界也能环游世界在美璟

v r游览全世界嗨胡迪又和你见面

了在龙门石窟的上期行程我们在西山

石窟打卡过网红佛祖剪刀手大佛龙门

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卢舍那大佛

还游览了龙门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

古阳洞有着民间慈善医院之称的药方

洞来到这次行程我们会进入景区的

其他部分接着游览很多游客逛完西山

石窟后就离开了花了全套的钱却

不知道自己只赏了一半的景其实龙门

还包含了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这

三个部分他们都非常值得一逛你将在

东山欣赏到唐代窟龛的造像艺术在

香山寺和白园寻觅唐朝最高产的诗人

白居易的踪迹著名的两大诗歌名篇

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他的杰作

龙门石窟的白园可是全国唯一纪念

白居易的主题公园哦想知道大诗人和

龙门有什么样的故事吗现在就和我

出发吧

站在横跨伊河两岸的漫水桥上离我们

比较近的洞窟数量比较多的是西山

石窟从这个视角看它的全貌非常壮观

当你换一个方向看对岸那草木更茂盛

的地方就是龙门石窟的东山部分

漫水桥也叫伊阙桥在桥上行走可以把

伊阙风光和龙门山色都尽收眼底还能

看见两侧栏杆上有鲤鱼跃龙门的精美

纹样我们在西山的众多石窟中游览过

很多不同时期的洞窟而接下来要游览

的东山石窟全是唐代的产物既有中

大型洞窟也有几个在崖壁上面直接

雕凿而成的像龛相较于西山石窟的

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洞窟之精美东山

石窟可能会有所不及而且当中有不少

损毁严重但这一片的石窟环境非常

幽静各个窟龛也记录着唐代佛教传播

发展的清晰脉络我们走过桥就开启

东山石窟的游览

过了漫水桥经过一条窄窄的步道眼前

的石阶通向的是东山石窟南端的

第一处景点擂鼓台正式游览之前先

介绍下擂鼓台的传说还记得上期中奉

先寺那精美壮观的卢舍那大佛吗相传

在卢舍那大佛的建造工程竣工后唐代

天授元年也就是六九零年武则天率领

文武百官到龙门主持开光仪式安排了

一支乐队他们停留在了东山山脚的

一片平台上擂鼓助兴所以这个地方被

后人称为了擂鼓台嗯这么听上去这

擂鼓台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和皇家

风范的地方呢赶紧上台阶去看看吧

上了台阶后到脚下这个平台你的前方

有一座现代化建筑这是雷鼓台建筑

遗址展厅它就位于雷鼓台洞窟前平台

的下方这个遗址展示中心的建立要说

到从二零零五年起龙门石窟研究院

开启了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

合作他们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雷鼓

台三洞窟前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其中出土了各类文物一千九百多件

多处唐宋时期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的遗迹包括用大条石砌成的规模

较大的唐代窟前踏道窟前殿堂包石

台基六处面积较大的宋代造像题记

还有唐宋时期的窟前道路等为了更好

的对龙门石窟的文物进行保护

龙门石窟就把发现的建筑遗址和出土

的文物放在这里进行原址保护性展示

感兴趣的小伙伴就能亲临考古现场

感受龙门文物的魅力我们的目的地在

展厅上方的平台擂鼓台洞窟

踏上石阶来到一个洞窟前这是擂鼓台

的一部分整个擂鼓台由北中南三个

并排的主要洞窟和外崖面多个小龛

构成在我们面前的是擂鼓台北洞

一会儿我们继续往前依次游览擂鼓台

中洞擂鼓台南洞这三个石窟寺建于

武周和盛唐时期其中北洞是龙门石窟

中开凿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

石窟密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

传入是一种注重直接体验内在转化和

特殊修行方法的佛教修行体系但因为

它的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唐代以后

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擂鼓台北洞的修建

时间和密宗传入相距很短作为密宗

形成不久所开凿的洞窟这个洞窟对于

早期中国密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站在洞外会发现窟门两侧刻着很多小

佛龛由于风化周围的裂缝纵横交错

里面的小佛像也有部分损毁了不过

还是能看清大致的形态

进入擂鼓台北洞一眼看去窟顶和周围

的墙壁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因为风化剥

蚀而损毁了洞里有一尊主佛毗卢遮那

佛他身旁的几个小佛龛里雕刻着一些

小型的造像还有二十五个罗汉毗卢遮

那佛头戴宝冠穿着袒右式的佛衣上衣

从身后覆盖住左肩右边的衣角从右边

腋下绕过搭在左肩上露出右肩这是

龙门石窟造像中唐代佛衣的一种样式

刚才介绍到这个洞窟是一个密宗造像

石窟密教的造像有着鲜明的特征比如

他们的头上都会戴着宝冠这在你视线

中的佛像中表现的非常明显然后造像

手里会拿着器物或者珠宝花卉你看

墙上有一个中等大小的佛龛里面的

造像伸出了一只手手里拿着一朵莲花

这象征着空洁和清净

沿着北洞门口的石道继续上行走上

几步就来到了擂鼓台中洞往洞窟的

右边看去有一个人形的雕刻尽管看

不太清楚但这是一身力士像不过残损

有点严重了现在只留下了一个轮廓再

看看窟口的上方密密麻麻刻着很多

细小的图案再仔细一看那些都是

小小的佛像呢从上面一直向下延伸到

力士像的旁边擂鼓台中洞是一座武周

禅宗窟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

创始者是达摩祖师迭传到六祖惠能

大师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

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这擂

鼓台中洞就是武周时期禅宗所经营的

一座洞窟

哇哦进了擂鼓台中洞满眼都是

密密麻麻的小佛像这和刚才咱们在洞

外窟口上方的小佛像是一样的洞里的

更多也更密几乎遍布了墙壁一直延伸

到窟顶的藻井周围这里一共雕刻了

一点五万尊小佛像所以中洞也有

另一个名称叫大万伍佛洞哈哈哈这个

洞窟的正壁有一个半月形的石坛石坛

上的造像是主尊弥勒佛和两位胁侍

菩萨弥勒佛的上半身已经有多处残损

了他穿着通肩袈裟左手放在膝盖上

两侧的胁侍菩萨站在主佛左右的

莲花座上他们莲花座下的莲茎和主佛

的佛座是相连的顺着莲花座和佛座的

位置再往下瞅瞅就会发现基座上有

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构成了

一个半环形的装饰带这真是一个

精雕细琢细节满满的洞窟啊

好了游览了擂鼓台北洞和中洞我们

现在就迎来了擂鼓台南洞这个洞窟的

窟门成拱券形造型比较完整门前没有

什么图案或者人物的装饰这是因为

这个窟的前部已经坍塌了现存的窟

前部是后来人们用砖和石砌予以修复

的咱们在上期走过很多洞窟但他们的

窟前都是非常狭窄的通道或者台阶而

擂鼓台南洞不太一样洞窟外面的平台

是很宽敞的一块地而且再往北边去就

和大型的石砌踏道刚好衔接起来宋代

李诫创作过一本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

里面系统性的介绍踏道的种类和建造

规范擂鼓台南洞外面这部分的平台

和踏道是比这本书里描绘踏道的图像

还要早的实物资料呢

此刻咱们就踏进了擂鼓台南洞了和

中洞一样它的三面墙壁上满满的雕刻

着小型坐像不过这里的千佛要比中洞

里的千佛大一些所以从视觉效果上

来看也要更震撼这些高浮雕的千佛像

一共有七百六十五尊佛像之间横向

成排上下交错对应他们都是莲花坐像

头戴高宝冠手印变化多样有的施禅定

印有的施降魔印或转法轮印整体图像

有着很强的宗教仪式感即便他们有的

损毁风化模糊了仍然给人很强的视觉

冲击力这种大面积有规律的佛像排列

并不是这个洞窟独有但是造像的衣着

非常有特点有的大衣通肩有的袒右式

披覆还有的外加半臂衫身佩一些饰物

兼具了佛和菩萨的特征可以说是把

两者的形象融为一体这种特征在中国

的石窟里是比较罕见的

我们绕到洞窟的这一侧来看过了壁面

上的千佛像你有没有觉得这个石窟

有点空荡荡的嘿嘿在地面的中央

有一个方正的基坛这是擂鼓台南洞的

中心原本这上面有一个头戴宝冠的

佛像但现在已经不在了因为它作为

龙门石窟研究院的院藏精品文物被

收藏起来了那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

体量最大的初唐密宗圆雕造像通高

三点二九米重约七吨佛像形体匀称

健美雕镂精美华丽整体造像庄严大气

气势恢宏堪称唐代造像的代表作尽显

盛唐的艺术风范他曾经作为一级文物

重磅展品在深圳博物馆开放展出

走出擂鼓台南洞还记得我们在洞窟前

看到的那条步道吗沿着他一路走到

这座桥上视野立马开阔了起来群山

树林之中林木交错经历了岁月洗礼的

斑驳的石刻掩映在交错的林木中充满

了历史感咱们身后是刚才的擂鼓台

三洞前方的半山腰上是高平郡王洞这

高平郡王是武则天的侄子武重规曾经

担任过天兵中道大总管左金吾卫

大将军在公元七零五年受封高平郡王

这个洞窟开凿于唐天授元年至神龙

元年里面雕刻着高平郡王的造像不过

后来武重规病逝后洞窟的开凿工程就

暂停了直到公元七二八年由香山寺

上座比丘慧澄续建但最终也没有完工

在高平郡王洞的两侧分布着不少洞窟

咱们这会儿来到了高平郡王洞南侧的

一块方整崖面前这里有一座西方净土

变龛和刚才游览过的洞窟有所不同

它是一座露天的摩崖像龛我相信

一部分小伙伴对西方净土变龛这个

名字有点疑惑了简单的说它就是根据

佛教经典雕刻的西方极乐世界净土

图像就是阿弥陀佛所居住的西方

极乐世界的情景一般来说西方净土变

这种经变的形式在以砂岩和泥塑为

主要材质的石窟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

砂岩和泥塑比较细腻更适合雕刻

极乐世界但龙门石窟的石质属于

石灰岩和砂岩泥塑相比硬度较大雕刻

的难度也更大整个龙门石窟只有这

一处西方净土变龛非常珍贵西方净土

变龛分上下两个层次上层是以

阿弥陀佛为中心的三尊佛四周围绕着

众生和菩萨弟子有的作思考状有的作

供养状下层是两列供养菩萨或坐莲花

上或作站立状或两两交谈或载歌载舞

充满了快乐的净土气氛唐代的石刻工

匠艺师用精妙的工艺和对西方

极乐世界的丰富想象创造出了这

引人入胜的画面向人们描绘了西方

极乐世界的祥和

从龙门石窟的西山走到东山我们看到

了众多以以佛像为主尊的洞窟当我们

从西方净土变龛北边走上几步就来到

到了一个比较特别的佛龛前它的

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个观音龛你往里看

这里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身

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它开凿于中唐时期

也就是七六零到八五九年这尊观音头

戴化佛冠有三眼十二臂手臂的末端

雕刻着许多纤纤玉手手臂雕刻的

变化多端手掌圆润丰满伸展层层相错

就像孔雀开屏那样姿态很优美

千手千眼观音就是我们常说的

千手观音观世音菩萨为了圆满无碍的

普渡一切众生长出了千手千眼造像

虽然风化较为严重但千手的纹理依稀

可辨这个形象在唐代以后的石窟和

寺院中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

结束了千手千眼观音龛的游览咱们要

沿着东山步道往山下走去下一站了

有没有发现相比于西山石窟东山的

石窟数量没那么多分布的也不那么

密集这是因为龙门石窟的山岩整体上

向西北方向倾斜伊河切穿了伊阙峡谷

后在西山形成了陡崖也就是反向坡在

东山则形成相对平缓的坡面叫正向坡

西山这种反向坡属于稳定坡坡面陡且

向内倾斜开凿石窟时不但省时省力更

重要的是岩层稳定性好洞窟不容易

滑移和坍塌适合开凿洞窟和地下洞室

而东山的正向坡属于不稳定坡在这种

坡上雕刻石窟不仅工程量加大而且

由于洞窟顶部岩石结构与裂隙朝向的

缘故很容易发生岩石滑移坍塌和破坏

的情况不利于开凿洞窟因此古人会

优先选择西山雕凿石窟

我们先前游览过的洞窟大多数都是

游客在实地游览中能见到的但这会儿

咱们面前的这一座看经寺从

一九五三年龙门石窟研究院成立到

二零一六年三月十日在这六十三年的

时间里一直没对大众开放因为这是

一座只供专家研究的特窟里面的文物

极为珍贵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

出于文物保护方面考虑这类洞窟很少

让游客入窟参观不仅如此看经寺也是

龙门东山最大的石窟在它窟门外的

两侧各有一个高浮雕力士往上看窟楣

还有两个飞天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

去揭开这座千年石窟寺的神秘面纱吧

此刻我们已经进入看经寺的洞窟里面

了让我们来观察下天花板通常我们

看到的许多石窟内部大多是穹顶但看

经寺的顶部却是方形平顶的这种平顶

的开凿雕刻相比穹顶都要难得多另外

洞窟窟顶还刻有龙门石窟最大的阴刻

莲花藻井莲花直径超过了四米藻井外

还环绕着六个体态丰润形象优美的

飞天它们回旋飞翔充满了动态感看经

寺的开凿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同一

时期其他的洞窟都会设一个主像但在

这看经寺里却不同了你瞧他的正壁上

并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了

坛上面放置了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

这个窟是由禅宗主持开凿的这样的

空间布局是禅宗僧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这是因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

避免人为破坏龙门石窟在周边村落

抢救性地收集了一批佛像集中在

研究院内和擂鼓台而研究人员发现看

经中央有个残存的佛坛遗迹推测这

原本是一个小型佛坛可能放置主佛

造像二零零零年前后工作人员在原有

的佛坛遗迹上重塑佛坛把一尊收集于

民间的佛像放在上面作为主佛

从洞窟的佛坛正面走到一旁把视线

转移到墙壁墙壁上半部分是千佛像下

半部分就是窟内最精彩的部分了看经

寺东南北三个方向的石壁上雕刻着

二十九尊高浮雕罗汉像罗汉是阿罗汉

的简称是佛的得道弟子是以小乘佛教

修习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据说达到这种

境界就可以断绝一切嗜欲破除一切

烦恼这些罗汉的身高在一点八米左右

有的身着袈裟有的偏袒右肩手上拿着

的物件各异念珠香炉经盒锡杖莲花

都有表情也各不相同你仔细观察有些

似乎在扬眉张口看着像在辩论有的正

疾首蹙眉感觉在苦心冥想也有的眉

舒目朗似乎领悟了什么大智慧还有的

以手抚胸沉思不语整组罗汉群像突破

了类型化的模式被雕刻的栩栩如生

神形兼备这是我国现存最精美的一组

唐代罗汉群像也是中国石窟中最大的

罗汉群雕像

在看经寺的北边方位坐落着一组挺

特别的洞窟叫二莲花洞它们是一组双

窟一个是咱们这会儿所在的南洞一个

是北洞它们南北并列共用一个窟沿

覆盖经过统一规划布局而开凿的洞窟

的形制也基本相同二莲花洞大约开凿

于武周至唐玄宗开元时期我们看见

南洞的窟门外雕刻着两个力士往窟的

内部看去隐约能看到正壁坛上的主佛

它的姿势是结跏趺坐两脚相交双膝

弯曲右脚盘放在左腿上左脚盘放在

右腿上是修行者的标准坐姿

往前走两步就到了二莲花北洞了从

外观上来看这两个洞的造型非常相似

北洞的门口也有两个力士像它的大小

形制内容布局都与南洞基本相同不过

主尊佛已经残损了但能看出它也是结

跏趺坐的姿势至于这组双窟为什么叫

莲花洞嘛是因为它们的顶部都有莲花

藻井其实原本在二莲花洞外的岩壁

上还有一块宋徽宗游龙门记碑那是

龙门石窟区仅有的宋代皇帝留下的

一块楷书墨迹可惜由于自然因素崩毁

了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

我们游览过以造像来命名的洞窟也

走过用人名来命名的洞窟这会儿我们

来到的这座石窟比较特别它是用动物

命名的叫四雁洞四雁洞是一个盛唐

时期的中型洞窟之所以叫四雁是因为

在它窟顶的莲花藻井有四只飞雁他们

有着尖尖的嘴长颈长腿展翅翱翔从

特征来看严格意义上他们应该是鹤但

前人误以为是飞雁将错就错就叫四雁

洞了这样一个以莲花飞禽装饰的窟顶

在龙门石窟也是首例在窟顶刻出飞鹤

加上旁边的飞天代表的是一种天空

境界有着吉祥的寓意另外在佛经中

曾经有以五百雁来比喻五百罗汉的

故事因此这里雕刻着四雁可能也是用

雁来比喻罗汉这样的手法在龙门石窟

中仅此一处

过了四雁洞我们就把龙门石窟东山

部分的石窟游览完毕了整个龙门石窟

分成四个部分除了西山石窟东山石窟

还有香山寺白园这两处我们稍后都将

逛到在前往香山寺的路上我们会走过

龙门石窟的最佳观景点之一礼佛台站

在这里往对岸看去既可以欣赏西山岩

壁上像蜂巢般密布的石窟全景又可以

远眺对面奉先寺壮观的卢舍那大佛

不过千百年来渗漏水及危岩体一直是

威胁龙门石窟文物安全的主要病害

因此现在你看到的奉先寺正在危岩体

加固和渗漏水治理工程铺上了脚手架

和防护网等工程竣工后我们依然可以

一睹大佛真容

穿过礼佛台在奉先寺的斜对面方向

坐落着一座香山寺他和龙门石窟的东

山窟区还有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

很多人来龙门石窟游玩都会略过它

所以相比热门的石窟部分这里环境很

清幽人迹罕至香山寺的兴建与一位

古印度高僧地婆诃罗有关根据唐法藏

华严经传记卷一记载地婆诃罗修行

高深在唐高宗晚期及武则天时期在

洛阳翻译了十多部佛经深得武则天的

尊崇和礼遇武则天听闻地婆诃罗圆寂

就下令把他葬在龙门山之阳伊水之左

地婆诃罗墓塔塔院所在的龙门东山

盛产香葛香气弥漫山野武则天的侄子

梁王武三思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就

提议在塔院的基础上扩建寺院寺院

建成后就取名为香山寺可惜的是

香山寺的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现在

只留下一些地下瓦砾香山寺的

传奇色彩还与一位大诗人有关那就是

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晚年的他

潜心学佛和香山寺的如满师傅成为了

知己经常一起下棋吟诗讨论佛法不但

在香山寺居住了十八年还对寺庙悉心

护持新修经藏堂整理并续补经藏这

使得香山寺成为中晚唐时洛阳近郊

著名的佛教寺院和观游胜景

白居易大诗人和洛阳的缘分深厚对

龙门山水十分眷恋除了在香山寺留下

过踪迹还有一个地方也和它有关那

就是我们在龙门石窟的最后一处

游览点此刻我们来到了东山景区的

琵琶峰上这儿坐落着一座白墙黑瓦

建筑入口处用红色的大字写着白园

这个白指的就是白居易了白园是他的

墓园这也是全国唯一纪念白居易的

园林环境古朴典雅曲径通幽他常常

在这里和好友元稹刘禹锡等文人雅士

对弈饮酒品茗论诗白居易所处的时代

是中晚唐的过渡时期社会的积弊

越来越严重各种矛盾交织官场文化

黑暗白居易接触到大唐政治高层后

逐渐认识到宦海的险恶产生了厌倦

五十八岁那一年他彻底退出了官场

转变为一名旁观者观察大唐朝廷的

动向进一步加剧了他对仕途的失望从

此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步他的后尘

在官场这个名利场上耗费生命就在他

临终前给后代留下了谆谆教导白氏

子孙代代相传永远不要再出去做官

死后他也不希望自己葬在墓地的风水

之地所以选择了风水不利于后代子孙

仕途的香山琵琶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

自行再了解一下大诗人跌宕起伏的

一生和他的宦海浮沉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行程来到了尾声

龙门石窟在伊河之畔静静伫立了

一千五百年岁月的风霜在他身上留下

了斑驳的痕迹尽管龙门石窟早已不复

建造之初的盛况但作为中国石刻艺术

的巅峰之作我们依然能看到中国石窟

艺术独特的风貌它展现出了古代匠人

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技艺以及龙门深厚

的文化底蕴这凝聚了历代人们对它的

贡献也承载着古今众生虔诚的信仰

龙门石窟是皇家石窟艺术的典范它

有力印证了佛教传播发展的清晰脉络

见证了佛教中国化本土化的进程像

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佛教文化的

发展之路上同时石窟的造像艺术风格

波及全国远传域外代表了中国石窟

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

艺术魅力关于龙门石窟的更多故事就

留给你探索了欢迎把这条行程分享给

你的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现在转发

分享还可以获得璟卡解锁更多行程我

强烈建议你通过电脑官网或者戴上

v r头显观看那样能达到更

身临其境的效果哦最后感谢行程策划

周周行程顾问根妹微凉Leo对本次

行程的大力支持本次行程的v r

摄影师鲨鱼视角龙门石窟研究院

如果你有全景拍摄需求可以联系他们